煤炭行业观察:煤价企稳反弹;财政政策发力支撑需求
3月以来,煤炭市场呈现企稳反弹态势。港口煤价在3月7日结束持平,动力煤各热值品种价格小幅回升,秦港平仓价单日涨幅达7元/吨。进口煤价格优势收窄促使部分需求转向内贸市场,叠加财政政策发力预期,行业基本面与政策面形成共振,短期煤价磨底后或迎来进一步修复契机。
一、煤价企稳反弹的多重支撑
供需边际改善推动市场情绪修复
近期,终端需求回升叠加产地供应阶段性收紧,支撑煤价止跌反弹。国内部分电厂补库需求释放,而主产区安全检查力度加强导致煤炭产量增速放缓,产地煤价小幅上涨。与此同时,进口煤价格优势持续收窄:印尼3800大卡煤到岸价较内贸煤倒挂16元/吨,澳洲5500大卡煤价格优势收窄至10元/吨,促使部分贸易商转向北方港口采购,进一步提振内贸煤市场情绪。海关数据显示,2025年1-2月煤炭进口量同比仅增长2.1%,增速较前期明显放缓。
五大机制夯实价格底部
当前煤价接近长协价上限,多项政策机制形成底部支撑。其一,港口现货价格跌至年度长协价770元/吨临界值后,电厂采购现货意愿增强,煤企亦可能启动限产保价措施;其二,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下,政策明确“保煤价即是保电价”,触发点位于770元/吨;其三,疆煤外运受运输成本刚性约束,若煤价下跌将抑制内地供给;其四,煤化工成本优势显著,80美元/桶原油对应770元/吨煤价的经济性支撑明确。回溯2023年6月,煤价跌至759元/吨后迅速反弹,当前类似支撑逻辑再现。
二、财政政策发力与行业配置逻辑
积极财政政策提振下游需求
2025年财政政策力度显著加码,赤字率拟提升至4%,计划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.3万亿元、专项债4.4万亿元,重点投向基建、商品房收储及企业账款清理。这些措施将直接拉动钢铁、建材等煤炭下游行业需求,缓解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。此外,政策明确提出“消化地方政府拖欠账款”,有助于改善煤炭企业现金流,强化行业基本面韧性。
行业配置逻辑趋于明晰
从投资视角看,煤炭板块兼具稳健红利与周期弹性双重属性。一方面,国内利率下行环境中,高股息煤炭股成为险资等长期资金配置优选;另一方面,动力煤与炼焦煤价格处于低位,随政策落地及施工旺季来临,煤价有望进入上行通道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4年以来多家煤企推行中期分红,国资背景企业分红比例及频次提升趋势明确,进一步强化板块防御属性。此外,产业资本增持与回购动作频现,也释放出估值底部的积极信号。
来源:中国网财经